字:
关灯 护眼
墨香阁 >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> 姜丝炒肉丝(三更合一15w、16w...)
推荐阅读:

姜丝炒肉丝(三更合一15w、16w...)

新王继位之后,为此事族灭七十多家贵族,其中就有阳城君。不过他虽然杀了这些贵族,却废了吴起之法。</p>

阳城君逃离楚国时,墨家当时那位钜子以“钜子不守义,天下恐无人信墨家”为由殉城,一百八十多名墨家弟子同赴死。</p>

之后墨家发现,如此做法只会让墨家子弟白白消耗,不能实现墨家的政治理想。于是墨家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,更倾向于大一统。</p>

虽然楚墨当时依附的是反对吴起的旧贵族,但也看到了吴起变法对楚国的好处。楚国国君杀掉了与吴起敌对的人,却没有延续吴起的变法,这让楚墨对楚国国君很失望。他们认为楚国这样的做法,阳城君之事还会发生。</p>

这就是楚墨渐渐朝着秦墨靠拢的缘由。</p>

后续之事暂且不提,楚墨明知道阳城君有罪,但仍旧为了守住承诺而甘愿殉城赴死,以明墨家之义。荀子点出这一点,告诉相和,想要将朱襄劝离赵国是不可能的。</p>

“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朱襄公困在赵国?”相和叹气。</p>

荀子道:“有机会,机会就在政儿身上。若公子子楚被立为太子,赵国肯定会送这一位赵人所生的质子回秦国争夺皇位。那时朱襄作为养育政儿之人,肯定会和朱襄一同回秦国。你所说的能任用朱襄的雄主,就是指秦王吧?”</p>

相和点头:“秦王确实是雄主。我观天下有一统之势的国家,仅有秦国。”</p>

荀子叹气:“但秦国重利益轻仁义,由秦一统天下,对天下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吗?”</p>

相和道:“朱襄公和政儿或许能改变秦。”</p>

荀子道:“你倒是对他很有信心。不过我也希望如此。”</p>

相和道:“我们墨家会继续留在朱襄公身边,希望儒家也能帮助朱襄公。”</p>

荀子点头:“当然。我的弟子已经入赵,成为赵国宗室的门客。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为朱襄进言。”</p>

相和拱手作揖。</p>

荀子拱手回礼。</p>

儒家和墨家此时的领头者达成默契,暂时站在了同一战线。</p>

此时荀子和相和都认为,朱襄离开赵国的时间还很早,赵国的局势还很稳定。</p>

事情总是在所有人以为风平浪静的时候急转直下。</p>

今年年初,秦国攻占野王后短暂休整了半年,继续朝着上党进军,攻占了韩国的缑氏和纶氏。</p>

韩王派人向秦王请罪,愿意献出上党郡,请求秦王退兵。</p>

秦王同意,以为此次战略目标已经达成。</p>

与此同时,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意降秦,派人前往赵国游说,想要将上党郡献给赵国,借赵国的力量抵抗秦国的军队。</p>

赵王十分欢喜,立刻召集群臣商议此事。</p>

赵□□原本离王位很远,因太子悝死于瘟疫,才被立为太子,继位成了赵王。</p>

赵惠文王和朝中大臣都对这位弱冠继位的赵王不放心,让赵威后听政。赵王继位后第一年逼退秦国进犯的功劳,也落在了赵威后的头上。赵王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。</p>

现在上党郡守冯亭主动献出上党十七城,赵王高兴得飘飘然了。</p>

有人主动带城来投,这不证明自己雄主的声望远扬吗?</p>

而且上党十七城,就算是自己的父亲和祖父,打下这么多领土也非常困难。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党十七城,这岂不是证明自己逼父亲和祖父还要厉害?</p>

赵王越想越兴奋,恨不得立刻就答应下来。</p>

但他虽然能力不成,谨慎还是有的。秦国强势,赵王对这个从他祖父时就与赵国为敌的老秦王有些发憷,所以他还是挨个询问大臣的意见。</p>

令赵王没想到的是,一向谨慎的蔺相如反对他接受上党郡守献城就罢了,谁都知道,蔺相如年纪大了之后,不复以前直面秦王的勇敢。他的叔叔平阳君赵豹,一向唯国相平原君赵胜是从,此次居然坚持站到了平原君赵胜的对立面,阻止他接受献城。</p>

赵豹声泪俱下:“君上!秦国打了好几年,眼见着就能得到上党。我们赵国什么都没做,却想白白得到上党。圣人说过,无缘无故的利益就是巨大的祸害!这是韩人嫁祸赵国,绝对不能接受啊!”</p>

赵王十分不满:“这怎么能说无缘无故?上党郡守和平民厌恶秦的暴||政,向往寡人的德政,这才愿意投奔寡人!”</p>

赵豹还想再劝,赵王让人请他离开,不再听赵豹说话,接受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。</p>

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是,整整十七城,不拿白不拿,白送的东西不拿是傻子。</p>

赵王说,平原君叔叔说得对。</p>

于是,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前往上党接收冯亭的投献,派人占了上党郡。</p>

已经接受韩国献城,以为可以得到上党郡后暂时休整的老秦王得知了此事,气得手中的酒杯都砸了。</p>

赵王,你是不是有病?!寡人和你势不两立!</p>

朱襄得知此事的时候,脑袋“嗡”的一声,半晌没缓过神。</p>

他及时对先秦时候的历史脉络再不了解,当听到廉颇屯兵长平时,也知道长平之战快要打响了。</p>

平原君赵胜虽然目光短浅,利令智昏,但看人眼光比赵王好了不少。他清楚接收上党郡秦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,于是推举廉颇前往守城。</p>

廉颇披甲上阵,临走前还来朱襄家吓唬嬴小政,说要把嬴小政的母国秦国打得落花流水,让嬴小政哭鼻子。</p>

嬴小政没哭鼻子。他在心里把廉颇再次狠狠记上一笔。</p>

蔺相如在赵国接受上党郡守献城之后大病了一场。廉颇出征时,他仍旧在朱襄的搀扶下出城相送。</p>

廉颇劝慰蔺相如:“比攻城野战,我不如白起;但守城,白起在我这也站不到便宜。何况现在攻打上党的秦将并非白起。你不需担心。”</p>

蔺相如干咳了几声,双手紧紧握着廉颇的手:“小心,不可……冒进!”</p>

廉颇拍着蔺相如的手背道:“打仗的事,我还需要你教?好好养病,在邯郸等我的捷报。”</p>

廉颇戴上头盔,翻身上马,意气风发地离开了邯郸城。</p>

蔺相如垫着脚尖远远望着廉颇离开的背影,直到连马蹄扬起的尘埃也看不见时,才咳着嗽道:“回去吧。”</p>

朱襄蹲在地上,道:“蔺老,我背你。”</p>

蔺相如没有拒绝。他趴伏在朱襄背上,不断干咳,咳得撕心裂肺。</p>

朱襄没有把蔺相如送回蔺家,而是带回了自己家。</p>

蔺贽还在当郡守,蔺相如在家中无年轻人照顾,朱襄不放心,便让蔺相如暂时住到了自己家调养身体。</p>

但无论朱襄如何努力,蔺相如的身体仍旧迅速衰败。</p>

直到蔺贽匆匆回家,抱着蔺相如大哭一场后,蔺相如才振作起来,勉强能进食了。</p>

能进食之后,再调理身体就容易许多。朱襄不再隐藏自己的手艺,让相和打造了一口铁锅,用大豆榨取了植物油,把后世的清炒煎炸都拿了出来,变着法子给蔺相如做好吃的。</p>

虽说体弱的人需要吃清淡一些,但最关键的是能吃进去东西。只要能吃,就能吸收营养,身体就会好。只要肠胃受得住,一些不太健康的烹饪方式都无所谓了。大豆油比动物油对肠胃负担更少一些,蔺相如吃了植物油烹饪的菜肴,滋味浓厚,对肠胃负担也不会太大。</p>

蔺相如最爱吃嫩姜丝炒猪肉丝,把猪肉丝和姜丝混在粟米饭里一起吃,他连下两碗粟米饭。</p>

食粮增大之后,蔺相如的精神立刻好转起来,咳嗽也变少了。</p>

蔺贽对着朱襄高兴得嚎哭了许久。</p>

蔺贽的兄长们得知此事之后,纷纷写信向朱襄道歉曾经因朱襄身份地位而生出的轻视,说蔺贽有朱襄这样的挚友真是蔺家之幸。</p>

蔡泽本来都准备西行了,见蔺相如重病,赵国又和秦国剑拔弩张,担心路上不安全,便继续留在朱襄家中,帮助朱襄侍奉荀况和蔺相如。</p>

李牧不知道从何得知了蔺相如重病的事,派人送来不少人参灵芝,说是燕国辽东而来的商队贩卖的好东西。</p>

雁门郡不仅与匈奴毗邻,也与燕国毗邻。雁门郡的商市上经常会有燕国商人贩卖东西。</p>

在众人的关心下,蔺相如终于能杵着拐杖出门散步了。</p>

朱襄松了口气。</p>

父母早逝,蔺相如对朱襄而言,就像是他的父亲一样。虽然知道古人的寿命不会很长,但看着蔺相如的身体逐渐衰败,朱襄仍旧难以接受这位可敬可爱的长辈会这么早离他而去。</p>

蔺相如的身体虽然好转了,但长平之战如悬挂在朱襄头顶的利剑,现在轮到朱襄寝食难安了。</p>

见朱襄精神萎靡,蔺相如反过来安慰朱襄。</p>

“赵秦一战再所难免,但你不需太过忧心。”蔺相如以为朱襄是担心赵秦战事会影响政儿,“七国互相多征伐,但从未有过泄愤杀质子的事。政儿年幼,即便赵王想要泄愤,也不会针对一年幼稚子。何况现在知道政儿身份的人并不多。”</p>

朱襄勉强挤出笑容:“我不是担心这个。我只是担心这次打仗会死很多人。”</p>

蔺相如叹息:“打仗哪有不会死人的?不过廉颇虽然老朽,守城本事还是不错。只要秦国攻不下上党和长平,或许能少死一些人。”</p>

可赵王并不只想防守,他想打出去,打赢秦国啊!朱襄在心里道,却无法和任何人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。</p>

他无法和人说长平之战的后续,只能将这些苦闷深藏心中,将更多的精力投向种田。</p>

人只能看到、只能帮助到自己眼前的人和事。长平之战对秦国一统天下的意义什么的,现在朱襄并不想去思索这些。他只想尽可能地保住眼前的人。</p>

朱襄推测,长平之战可能会在明年发生。那之前,他如果能收获更多的粮食,或许廉颇就能在长平抵挡住秦国的进军。</p>

当很快朱襄就发现,自己是那么的无力。</p>

为了抵御秦国军队,赵王很快就发布了征兵令。包括蔺相如封地的青壮年被大举征兵入伍,朱襄想要增加粮食产量,别说教导别人更好的种田的办法,他甚至连种田的人都找不到。</p>

无论是精耕细作以求更多的收成,亦或是在荒地里栽种土豆以求补充额外的口粮,在田地里只剩下老弱妇孺的情况下,都不可能实现。</p>

朱襄能组织老弱妇孺,完成最基本的田地工作,就已经竭尽全力了。</p>

国内其实还有可以劳作的青壮年。</p>

但这些青壮年不是贵族的私兵,就是贵族的门客。朱襄试图让蔺相如尝试说服朝中贵族,让私兵和门客下地种田,以保证今年赵国粮食的收成。</p>

但蔺相如的三寸不烂之舌能说服秦王,却不能说服这些贵族。他们顶多让自己的私兵去自己的地里务农,但绝不可能去帮助平民。</p>

而贵族的地交的税非常少,如果是赏赐的地,甚至不需要交税;民间需要交税的地人手不够,眼见着冬小麦就要烂在地里。</p>

荀子见状,叹了口气,去面见平原君赵胜。</p>

“如今赵国即将与秦国打仗,两军交战,粮草是重中之重。如今赵国的粮食烂在地里却无人收割,赵国将士要如何填饱肚子?请平原君劝说赵王,让贵族的私兵和门客帮忙收割吧。若他们不愿意,同意他们拿走一部分粮食作为奖赏,也比颗粒无收好。”</p>

赵胜虽然看不起庶民,但对有名望的人非常尊重,能听得进有名望的人的劝诫。</p>

荀子的名望,放眼七国都是顶尖。赵胜立刻从谏如流,不仅向赵王进言,还主动命令自己的门客和私兵帮助平民种田。</p>

亲自接触到农事后,赵胜终于发现了朱襄的能耐。</p>

朱襄终于当上了官,被赵胜举荐给赵王。但因为赵胜仍旧对朱襄有偏见,所以朱襄只负责赵国邯郸附近的农事指导。</p>

在朱襄的努力下,邯郸的冬小麦终于收割完毕,小米和黄米也已经种下。</p>

廉颇专门派人送信夸赞朱襄,说军粮充足,有信心与秦国一战。</p>

……</p>

已经回到秦国的子楚,在两月后才得知朱襄在赵国当上了农事官员的事。</p>

他把自己关进了书房睡了一宿。第二日,子楚让人取来百金,亲自前往应侯府中拜访相国范雎。</p>

范雎不仅是秦王的左臂右膀,也是秦王最爱的大臣。秦王为了替他抱仇,甚至哄骗平原君入秦,扣留平原君,以换取范雎仇敌魏齐的头颅。</p>

秦人都知道,若想做成什么事,找范雎总没错。</p>

子楚对范雎推心置腹:“我在赵国为质时饱受折辱,幸得友人朱襄接济。我仓皇逃离赵国时,无奈将稚子丢弃在赵国,又是友人朱襄帮忙收养照顾。如今赵国与秦国为敌,我担心会殃及稚子,进而殃及友人。求相国教我!”</p>

子楚知道范雎是一个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之人。他的经历与范雎当年经历类似,一定能唤起范雎的共鸣。</p>

果然,身为秦王孤臣,本来与秦国所有宗室都故意疏离的范雎,对子楚态度和善许多。</p>

“此事简单。只要你现在高调展现出对他国贵女妻妾的喜爱,并伪造妻妾已经怀孕的消息传到赵国,赵王自然就会保护好你的长子和他的看护者。”范雎和蔼道,“此事交于我即可,我正好要派人去赵国。公子且放宽心。”</p>

子楚伏地叩谢。</p>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