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幕,似曾相识——</p>
上一局,费德勒发球局的</p>
这一局,高文发球局的</p>
落点,相似。</p>
线路,相似。</p>
情形,相似。</p>
然而,最大区别在于,高文被动,费德勒却是主动,这是费德勒模仿“sabr”战术主动上步抢出来的回发球,并且利用费德勒特有的手感撇了出去。</p>
严格来说,质量,更胜一筹。</p>
而且,费德勒和高文不同,他上步切入底线之后应该就会紧接着上网,以近网压迫的方式颠覆对峙平衡,压力也就一层接着一层推向球场对面。</p>
危机,炸裂。</p>
高文才刚刚跨出去一步,马上就意识到费德勒对于三维立体空间的巧妙运用,这一拍回发球着实太轻太浅,再加上卸力,落地之后反弹高度有限,简单来说就是,高文站在底线根本就无法触球——</p>
他,需要上网。</p>
也就是这短短的刹那,高文才意识到这一次发球接发球回合的本质不同,高文的接发球试图将费德勒推向场外,费德勒的接发球则试图调动高文上网。</p>
在网球比赛里,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,上网也是一样,主动上网是自己制定的策略,被动上网则是对手的策略或形势所迫,情况截然不同。</p>
这一回合,从接发球开始,费德勒就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地展开布局,面对</p>
电光火石之间。</p>
高文的脚步就已经切入底线快速上网,他没有选择。</p>
与此同时,高文就注意到球场对面的那个身影——</p>
费德勒,又退回去了。</p>
妙。</p>
妙不可言。</p>
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费德勒会顺势上网,毕竟“sabr”的下一步就是如此,但费德勒偏偏没有如此。</p>
也许,后撤的这一步,可能浪费创造出来的机会;但同时,后撤的动作,也可能打乱高文的判断并且干扰高文的击球选择,反而让费德勒继续站在底线,将高文调动到球网前面演变为一个随便击打的靶子。</p>
一步。两步。三步。</p>
费德勒走一步看三步,仅仅是接发球的环节就绵里藏针地完成三次“假动作”,迫使高文的脑海里必须一转、二转、再转,短短时间之内信息量的汹涌就可能成为判断的干扰,出手之际难免犹豫。</p>
所以,高文呢?</p>
描述起来,繁冗而漫长;实际比赛,不过刹那。</p>
然后就可以看到,高文的脚步已经被拉扯到双打线之外、同时横轴线上基本与发球区底线保持平行,整个站位被完全甩出去,一个莫名其妙的位置,自然而然留给高文的击球选择空间也所剩无几。</p>
直线。</p>
高文,并没有急躁,够冷静够专注,没有选择双手反拍,而是单手反拍侧切一拍,轻轻地将网球推送过去。</p>
网球的飞行路线,低空贴地,完全绕过球柱的阻扰,从场地之外的区域低空穿过,宛若隐形战斗机一般,无声、无息、无形,静悄悄地陷入死角。</p>
——界内。</p>
控制,堪称完美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