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民可汗在世之时,始毕可汗和处罗可汗的矛盾和仇恨就已经无法化解了。他们虽然都想歼灭对方,但是两人都是刚刚上位的人,一切以整合势力、凝聚实力为上。只不过始毕可汗毕竟是名正言顺上位的大可汗,他非但继承了启民可汗留下的精锐之师,突厥贵族又也比较信服;其整体实力胜过几筹。</p>
处罗可汗确实弱于始毕可汗,但是大隋从册封他为郡公那一刻起,便一直向他提供物资,使他拥有大量犀利武器、坚固铠甲。其精锐之师装备精良,战斗力十分强悍。而且启民可汗临终之前,将自己的可敦契骨氏送给了处罗,所以他还有契骨部落为外援,一旦他把各个部落整合完毕,实力并不弱于始毕多少。</p>
越是如此,始毕越是容不下处罗。草原只能有一个王,既然处罗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,万万不能让他从容不迫的继续发展下去。然而让他愤怒和无奈的是,大隋王朝十分敌视他、一直帮助处罗死死的盯着他。</p>
面对这种南北皆敌的局势和艰难处境,始毕可汗可谓是心急如焚。他要是向处罗可汗宣战的话,必须倾巢出动、方能歼灭对手,然而他又担心南方那头虎视眈眈的猛虎伺机北上;如果派的军队少了,根本不够处罗杀。</p>
就在始毕可汗焦虑万分之际,转机忽然出现:先是隋朝出现轰动天下的陇西李氏大案,关陇势力在这桩大案中惨遭清洗,闹得人心惶惶。接着是西突厥四大势力出了巨大的变故,隋朝为了“支援”向东收缩的泥撅处罗可汗,将囤积于休屠泽的凉州军主力调回张掖,以壮泥撅处罗可汗声势。</p>
陇西李氏大案尚未处理妥当,南陈余孽又在隋朝大地掀起一阵阵惊涛骇浪,从而引走了大隋朝廷的注意力。</p>
眼见隋朝无暇他顾,始毕可汗与颉利可汗、突利可汗、阿史那思摩等等贵族都觉得这是歼灭处罗、统一草原的天赐良机;倘若坐等大隋王朝、处罗整合完毕,他们绝对斗不过处罗。</p>
经过一番商量,众人决定让颉利可汗骗取大隋王朝的信任和支持,一旦自顾不暇的隋朝误以为始毕两面皆敌,定然坐山观虎斗,而不是直接插手东/突厥的内战。</p>
与此同时,精锐尽出;争取在大隋处理完内部事务之前,歼灭处罗可汗。</p>
几番大战下来,双方损失惨重。虽然谁也灭不了谁,然而处罗可汗终究底蕴差,耗不过始毕可汗。</p>
就在始毕可汗大喜过望,意图将处罗一举歼灭之际;作为第三方势力的铁勒联盟悍然入场。铁勒联盟大酋长薛斛苍是一个有卓有远见的人,他深谙唇亡齿寒之理,心知处罗可汗一旦败亡,接下来便是自己了,眼见始毕可汗的主力大军皆在西北方的燕然山一带,于是率领铁勒联军从东北方趁势南下,猛烈攻打始毕可汗的产粮重地、肯特山河谷平原,使东/突厥的南部汗庭完全暴露在铁勒兵锋之下。</p>
始毕可汗既震惊、愤怒,又无奈。他为了把铁勒联军抵御在汗庭之外,同时为了守住最为重要的产粮重地,只好命令本来去攻打处罗的突利可汗阿史那叱吉设改变路线,让他率领三万骑兵,从燕然山东南方折道向东,驰援肯特山河谷平原。</p>
处罗可汗压力大减,趁机合兵反击,在独洛水流域大败阿史那思摩部将阿史那通武,斩杀始毕军八千余人。处罗军士气高涨,处罗可汗继而兵分两路,分别从西北、北方杀向驻扎在独洛水以南的阿史那思摩大本营。</p>
阿史那思摩独木难支,他为了避免两面受敌,被迫向南撤退,以南部汗庭为依托。</p>
处罗可汗一鼓作气,占领了于都斤山以南、南部汗庭以北的广袤草原,他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,此时虽然也成了强弩之末、无力继续向南进军,但是却能攻打负隅顽抗占领的土地的敌军,同时很是默契的帮助铁勒联盟牵制南部汗庭的军队,使对薛斛苍可以继续作战。</p>
西方和北方、东北出现了险情,令南部汗庭上下动荡,而严峻的形势也使始毕可汗焦头烂额。他为了应对北方两大强敌,也顾不上给大隋王朝演戏了,连忙命令颉利可汗率领三万嫡系北上、协助阿史那思摩作战。</p>
为今之计,他也只能先把损失惨重、成为疲军的处罗歼灭;之后再去对付生力军一般的铁勒联盟。</p>
在南部汗庭一处营地之中,颉利可汗和二十多个部落酋长坐在一起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熊熊的愤怒之色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