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推荐阅读:

8.第七章

桌上照例是十分丰盛的菜肴,有荤有素,正中摆着一道蘑菇素汤,看着鲜香又诱人。

他鬼使神差地便想到了之前澹台进说的话。

既然想到,索性就问了:“常来的那个小女娃,是叫阿弯?”

正在摆碗筷的三才愣了愣,才反应过来言怀瑾在说什么,忙不迭地点头道:“正是正是,这道素汤的蘑菇还是她采了送来的,现下还在膳房里和素梅叙话呢,小的这就去把她叫来。”

说完也不待言怀瑾反应,麻溜地跑去叫人了。

阿弯再次在言怀瑾的桌边坐下时,心中十分忐忑,上一回她陪着言怀瑾吃饭的记忆实在是不怎么好,总觉得言怀瑾大概也不是很想看到她,毕竟他再怎么龙章凤姿,吐血的时候也好看不起来。

唉,三才哥哥非拉着她来做什么哦。

一张小脸愁苦得皱了起来,阿弯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以应付的场面。

言怀瑾看着她这副样子却误解了,取过一副空碗筷放在她面前,道:“吃吧。”

……可她在膳房里吃了好多,现在好饱啊?

阿弯虚虚地握起筷子,艰难地思索着该怎么办,一时间僵在那里没能动弹。

言怀瑾只当她年纪小太拘谨,也没在意,自顾自端起碗来用饭,特意舀了一勺子蘑菇素汤来尝尝,果然十分鲜美,也不知是蘑菇新鲜的缘故,还是素梅又在汤里加了什么奇怪材料。

“听说你住在泸月庵?”冷不防言怀瑾又问了一句。

这话好答,阿弯立刻打起精神来回道:“是啊,就在山道上去没多远,站在院子里能看到庵里的屋角呢!”

“唔。”言怀瑾随口应道。

但是阿弯向来爱说话,只要看着对方不厌烦她,就能自顾自地一路说下去,她还惦记着素梅姐姐说的自家主子总是吃的很少令她十分担忧,便努力把话茬子往这方面引,讲起了自己跟着同光出来觅食的事。

“这个季节不大好,要是早一点果实成熟的时候,山上可是有很多好吃的野果子呢!每次出门都能把竹篓里塞的满满当当的,膳房时不时还会做桂花栗子羹吃,喝一碗一整天都暖和的!再过一阵子也不错,山脚下那片竹林里该有春笋了,到时候一大早起来就得去挖春笋,一茬一茬地冒出来,好几天都挖不完呢!不过同光说也不能挖太多,回头该不长竹子了……”

说得她都有点想吃春笋了,虽然挖春笋真的好辛苦,有时候她和同光要忙活好半天。

说完了春笋又说起山野菜,说完了山野菜就是五月的粽子叶,八月的小芋艿,再绕回秋天的甜菜头,一顿饭的功夫,阿弯很努力,就没有说重样过。

等言怀瑾回过神来搁下筷子,发现自己比平日里竟多用了小半碗饭,胃中难得的有那么一丝饱腹的感觉。

他皱了皱眉,有些不明白缘何如此。

倒是惹得阿弯小小的心头一抖,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话太多惹了这位小哥哥不快活,只看他一吃完饭,赶紧找了由头说去叫人来收拾碗筷,便溜了出去。

等素梅和三才拾掇妥当了出来准备送阿弯回去的时候,阿弯就见他俩眉眼弯弯的,定然是因为言怀瑾这一顿总算是多吃了一些。

“素梅姐姐,”于是阿弯牵着素梅的手,仰起脑袋问道,“你很高兴吗?”

“是啊。”素梅手中提着一盏羊角风灯,黄色的温暖光线照在她脸上格外柔和,“自从……生病以来,我家公子就不曾好好吃过一顿饭,特别是出了京城之后越发随性。都说人是铁饭是钢,不吃饭怎么能把身体养好呢?”

“铁是什么?钢又是什么呀?”阿弯听不懂,又十分好奇,便毫不在意地问了。

谁知素梅脸色却陡然一白,扭头看三才正在院子另一头整理水缸,应当没有留心到她们说的话,这才松了一口气,道:“你还小,说了也不明白,来,咱们走吧,早早把你送回去也安心。”

“嗯。”阿弯乖巧地点点头,大人们不想让她知道的事从来都是用这种借口搪塞的,她早都习惯了,不过她心里还有小九九,一边走着一边就又说道,“公子小哥哥在吃饭的时候,阿弯给他讲了山上好多的吃食呐!”

素梅笑了,虚虚一点阿弯的小鼻子:“好,给我们小阿弯记一个头功!”

阿弯缩着脑袋躲过素梅的手指,也格格地笑:“阿弯不要头功。”

“哦?”这么小个人,竟然还懂得提要求了,素梅便道,“那阿弯想要什么呀?”

“就是……就是……素梅姐姐能不能和我们管事的师太说说,让我可以每天到你们这里来?”阿弯看着素梅,小心翼翼地说出心里琢磨了半天的念头。

哪怕不是每天,可以让她经常过来还不用被罚就行,这里的吃食那么好,人也那么好,不管怎么说,都比呆在庵里让她快活,哪怕方仪整日里恨得要瞪她她都顾不得了。

素梅本能地就想拒绝,她家殿下是什么样身份的人,身边要添人那可不是一件小事,更何况阿弯年纪还这么小。时常走动一下无妨,若真是每日里来一回,被有心人发现利用来行不轨之事,岂不是平添了许多麻烦?

可是正因为她还这么小,虽然嘴上从来不说,任谁也都能想象得到,若是泸月庵中有年长之人愿意照顾她,又怎么会轮到她这样的小女娃出来做这些挖野菜挖蘑菇的活。

当然并不是说庵中的其他人就没有事情做,尼姑庵的生活本就清苦,一应事务都要亲力亲为,甚至连平日里所穿衣物都是自己织布裁剪,没人可以偷懒。她们只是太过淡漠,一心向佛,人人都想斩断红尘俗念,即便是最公正平和的听云师太,心中的恻隐之心也比旁人要少了许多。

佛说众生皆苦,万相本无。

阿弯这样年纪所受到的苦楚,在这些多少年都不曾踏出过永山的方外之人眼中,连人生必经的修行怕是都算不上。

她们的慈悲与向善,是用来普度世人的,这个世人里不包含自小就在庵里长大的阿弯。

素梅眼中闪过一丝嘲讽,低头看到阿弯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自己,心中的某一处就绵软地塌了下来,紧了紧握着阿弯小手的掌心,应道:“好。”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