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墨香阁 > 种田之流放边塞 > 第273章 任满三年
推荐阅读:

第273章 任满三年

“调动的消息?不瞒你说,我也不清楚。”

“按照旧例,即使不升,应该也会调往别的地方。”

“调走?”姜玉姝顿时蹙眉,眺望辽阔田野,“唉,我真舍不得离开图宁。不止舍不得,更因为还有许多事没办完。”

“什么事儿?”

“培育作物、督促垦荒等等。”眼下的图宁,离她的设想还很远。

“是吗?”灵埔知县笑眯眯,揶揄道:“郭将军在图宁卫,我还以为你舍不得离开他呢。”

此言一出,尾随的人群乐了,纷纷忍笑。

人之常情,姜玉姝确实有舍不得丈夫的缘故,当众却不肯承认,镇定说:“哈哈,瞧古大人说的!我成亲十几年了,又不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,哪儿至于难舍难分?”语毕,她立即打岔,“我刚任满三年,你却是连任满了三年,不知朝廷会怎么安排你?”

灵埔知县敛起笑容,“唉,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以‘灵埔知县’的身份来图宁做客了,朝廷有令,限我于今年六月之前,赴洛水上任。”

“啊?”

姜玉姝下意识问:“上任当什么?”

“同知。”

“哎呀,升官了,恭喜恭喜!”姜玉姝连声道贺,打趣问:“如此好消息,为什么捂到现在才说?莫非古大人怕我们讨喜酒喝?”

其余人一听,霎时七嘴八舌贺喜,附和打趣。

“多谢多谢。”灵埔知县春风满面,拱手回礼,谦虚了一番,旋即愉快说:“上回你们夸灵埔的酒好喝,我这次带了一车来,待会儿,大家一定要痛饮几杯!”

姜玉姝不擅饮酒,应酬时一贯由下属代饮,捧场答:“好!”

此前两月·都城皇宫

由于父亲长寿,太子直到四十三岁才登基,年号永庆。

御书房内

永庆帝刚看完一摞奏折,靠着明黄引枕闭目养神,眉间一道“川”字皱纹,不怒含威。

吏部尚书年事已高,被赐了座,其余官员侍立御前。

一名官员捧着公文,正躬身禀告:“……郭姜氏任知县期间,图宁耕地由五万七千二百顷增至十万六千零九顷,人口则从三万增至十一万余。据查,近两年,图宁粮食产量稳定,眼下无需朝廷拨粮接济。”

永庆帝听完,睁开眼睛,嘴角弯起,颔首说:“唔,不错,姜氏勤恳务实,一个女人,难为她敢大胆接收流民,把穷困边县治理得井井有条,算是个有能力的。姜侍郎真是、真是……教女有方。”

“陛下独具慧眼,用人有方,微臣佩服。”吏部官员顺势问:“姜氏已经任满三年,凭她的政绩,按照考核的规定,可以调去府衙,不知您意下如何?”

永庆帝稍一思索,严肃吩咐:“不急,先别调动,让她连任。边县的人口和耕地虽然大有增长,但依朕看,增长得过快,整个儿恐怕不太稳定,需要耐心、细心加以整顿。倘若换个知县,多半不会比姜氏更适合。”

皇帝已经作出决策,官员们岂会当众反对?纷纷赞同,恭谨说:“陛下所言甚是。”

“她的主张,由她施行,应该是最稳妥的。”

“臣遵命,将尽快把旨意颁布下去,命令姜氏连任。”

永庆帝威严道:“再给她三年,朕想看看,她到底能把边县治理成什么模样!”

四月初的边塞,夜里不冷不热,十分适合闲聊。

但姜玉姝夫妻俩并不单是闲聊,而是一边著书,一边谈天。

书房靠窗处,两张书桌紧挨着,桌上摆满书籍与文稿,夫妻俩面对面,各忙各的。

姜玉姝陆续往《西北农桑辑要》内增添作物,而郭弘磊则一遍遍地修改《练兵策》,两人呕心沥血,却乐在其中。

“朝廷的命令下来了,叫我连任。”

他笔尖一停,欣然抬头,“连任好,否则你得花功夫熟悉陌生地方。你待在图宁,咱们才能经常见面。”

“嗯。”她笑盈盈,感慨告知:“灵埔的古知县升迁了,升为洛水同知,而安陕的胡知县则告老还乡了,从此过上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,真叫人羡慕!幸好,赶在胡大人告老之前,图宁还清了安陕的债。”

“还剩多少债?”

“还有七八笔呢。”

“全是陈年旧债,你根本不用急,大可慢慢儿还。”

姜玉姝苦笑,“我当然不急,但债主急啊,被催债的滋味,实在不好受。”

郭弘磊同情妻子,却爱莫能助,无法抹除官府债务,安慰道:“下次债主再上门催债的时候,你若是被催烦了,不妨捎个信,然后出城来找我,咱们去牧场赛马,散散心。”

“哈哈哈,好主意!不过,目前为止,债主们都挺客气的,没有粗鲁无礼的人。”

“这就好。”

姜玉姝奋笔疾书一阵,忽然想起件事,忙告诉丈夫:“对了,慧娘又生了个儿子,家里叫咱们回去喝满月酒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又生了一个?”

郭弘磊一怔,瞬间茫然皱眉,目光离开兵书文稿,“我记得,前阵子已经办过满月了,怎么又摆酒?”

“你记岔啦!”姜玉姝搁笔托腮,“那个不是四弟媳妇生的。”

“我都糊涂了。”郭弘磊沉下脸,不悦地搁笔,纳闷问:“老四现在究竟是有几个孩子?”

作者有话要说:  我又回来了,继续坚持更新嘿~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