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墨香阁 > 80后红楼梦新续 > 第35章 《80后红楼梦新续》后记(一)
推荐阅读:

第35章 《80后红楼梦新续》后记(一)

张爱玲说,人生有三大遗憾:鲥鱼多刺,海棠无香,《红楼》未完。虽然听去有点戏谑的味道,但是却深刻道出了几百年来文学爱好者们的心声。无怪乎有人发帖感慨:《红楼梦》80回后原稿的缺失,堪称人类文明的重大遗憾!

正是由于《红楼梦》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,催生了一门火热的显学:红学。“红学”的研究范围可谓宽泛,其中有三大块尤为引人注目。第一是《红楼梦》的作者;第二是写作主旨;第三是原稿所设定的结局。

关于这三大块的研究堪称百家争鸣,甚至形成了流派:关于《红楼梦》的原作者,有曹雪芹派、曹頫派、脂砚斋派、无名氏派等等,其他诸如福山、吴梅村、明末三太子、冒辟疆、洪升等等说法,不可胜计;关于写作主旨,主要有“家亡血史”、“明亡血史”派和“‘金玉良缘’与‘木石前盟’争斗派”;关于原稿可能的结局,四大家族衰落是没有争议的,但是对主要人物的结局,却是五花八门,比如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,有人认为黛玉病逝了,有人认为黛玉上吊了,有人认为黛玉跳河了,甚至有人认为黛玉跟着北静王享福去了,不一而足。

关于这些问题,红学家们多有论述,我也无需班门弄斧。我只想依据前80回的内容,推断一下《红楼梦》的写作主旨,进而推测一下主要人物的最后结局。

首先说说《红楼梦》的写作主旨。

很多初看《红楼梦》的人都感觉很难看下去。其以神话开首,倒还新奇有趣;后面出场的居然是甄士隐、贾雨村、冷子兴等一群“臭男人”,而长时间不见宝黛的踪影,有点索然无味;再到后面,贾蓉媳妇去世,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章,元妃省亲写了一大章;后面更写到贾瑞意图勾引凤姐、贾琏偷情于有夫之妇、贾芸向凤姐行贿、尤家两姐妹之死、芳官和她干娘打架、芳官和赵娘娘打架、彩霞偷玫瑰露、司琪大闹厨房等等许多看似与三主角无关的事。

读者初看这些时感觉云里雾里,不知道作者写这些做什么。有时整整一大章不见贾宝玉、林黛玉的踪影,急得读者都想跳过去了。尤其是看电视的时候,这种感觉更明显,好半天看不见林妹妹宝姐姐,都无心去看了,赶紧快进。

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?《红楼梦》这部鸿篇巨著,林林总总的事件几百件。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,这些看似凌乱松散的事件,其实被设置得大小得当、前后适中,并且总体脉络清晰、层次分明,其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根本主旨,即“剖析与反思家破人亡的原因”。

详细来看一下。通篇《红楼梦》,作者大写特写婚丧喜庆之事,只有两次。一次是秦可卿去世后的葬礼,一次是贾元春省亲;葬礼主要是宁国府承办,省亲主要是荣国府承办。这两大事件,那都是使钱如土。看几个细节,秦可卿去世后所需的丧葬用品本来已经做好了,但是贾珍给贾蓉买了个龙禁卫的头衔后,所有的用品都重新改做,且不说只为图“在丧礼上好看些”送给戴权的那一千两白银。元妃省亲时仅采买小戏子一项就花了约三万两白银。至于“葬礼”和“省亲”的总费用之巨,可想而知。作者为什么要在《红楼梦》开篇不久后用大量篇幅描写这两件事?其实作者通过“秦可卿的葬礼”和“贾元春省亲”两件大事总写了宁国府和荣国府的极度奢靡、极度浪费。

后面作者又逐层的来分写。我们先结合具体人物来看看主子层面。

关于贾母的描写,主要是享乐。从第三章林黛玉进贾府直到七十六回贾府众人中秋赏月,可以看出,贾母真是享尽了荣华富贵。

有人抨击贾母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,而疏于对贾府的治理。这样说有失公允。贾母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,享受一下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也无可厚非。另外,贾母虽是贾府的最高领袖,但早已从实际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,把实际权力让渡给了小辈,自己只是安享晚年。所以批评贾母没有忧患意识,没能治理好贾府,这有失偏颇。实际上,贾母对家族危机有很深刻的认识,如在神前拈戏时,贾母对戏目颇为敏感;贾母偶尔也会亲自整治家务,如惩治家中赌博之人。所以我猜测,即使在作者心中,贾母也是一个正面形象。

推荐阅读: